5月16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举办线上“外语类高校语言学专业建设高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邢向东、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杨德峰出席论坛。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主任黄立波、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邓滢、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韩伟,以及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70余名师生出席论坛。
上午的论坛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董佳主持。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致欢迎辞,他对前来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他指出为了响应国家建设“新文科”的号召,推动外语类高校语言学专业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本次会议的议题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类高校中文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本校的发展大有裨益。他强调,本次会议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召开,是我校语言学专业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我们要继续贯彻学校“做强学科、做强学院”,推动学科守正创新的建设思路,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对接学术前沿、对接国家战略、深刻分析外语类院校中文学科的优势特色,凝练学科建设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推动传统学科改造升级,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共谋发展,实现西安外国语大学语言学专业的历史性转变。随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韩伟主要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总体概况,包括学科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以及学术交流等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梅指出,语言学的发展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外语类高校要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进行跨语种合作研究;在学科建设方面,语言学教学要因地制宜,落实“强基”计划;同时注重教学实践、学科梯队的建设,实现跨学科融合发展。
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主任黄立波指出,语言人才所肩负的任务要对接国家文化战略,不仅将外国文明引进来,更需助力中国文明、文化与发展成就走出去,达到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他指出,语言文学学科不应固守“语言”和“文学”本身,而应当具备更广的视野,放眼中外一切人文与社会科学问题,真正实现将语言作为“工具”而非“专业”的发展理念,培养通晓中外、沟通中外的融通型“新”语言人才。
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邓滢对俄语学院的发展历史、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并就与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语言学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提出了深切期望。
下午的论坛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李榕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邢向东就外语院校中国语言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主要包括:外语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外语优势,并发挥语言所的作用,打造专业的学术团队,建设优势专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前谋划语言学一级学科;加强校外合作交流,尤其是和西部高校相关专业的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和社会,在学科发展的同时,扩大影响力等。同时,邢教授建议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可以加强同西北地区高校文学院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学强扶弱,提高地区辐射力,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杨德峰就新时期国际汉语教育学科建设提出了思考。他指出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要有特色,不能同质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考虑社会的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国家人才需求和储备;同时,汉语国际教育培养的应该是以通才为主,专才为辅;一般人才为主,高层次人才为辅。此外,杨教授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强调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要主动对标国家的需求,体现大学的担当和责任,利用人才优势,在新时期西部开发新格局的形成中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就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文学院学科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他指出,首先要正确领会和认识“建设新文科”之“新”,领会和认识到时代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其次要在根本上转变学校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性思维的能力以及跨学科意识;除此之外,要从“跟国际接轨”转向“与未来接轨”,并努力探求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
会后,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的教师与专家学者们就外语类高校语言学专业建设的相关议题展开热烈深入的交流与讨论。论坛最后,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王琪就与会专家关于外语类高校语言学专业建设提出的建议分别进行了总结,并对与会专家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科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本次论坛充分展现了语言学专业建设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对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校语言学学科改造升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