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位点2021年度建设报告

2022-04-29  点击:[]

一、学位点基本情况

我校于1979年在西北地区最早开展留学生汉语教学,2003年招收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2010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目录外设立二级学科博士点“比较语言学与比较文学”,形成了“本硕博”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探索与努力,形成较为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目前教师梯队由33名校内教师和9名校外教师组成,按照《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聘用导师,对有丰富从教经验或境外经历,并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的讲师,可适当放宽条件,担任副导师,与主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聘请行业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员作为特聘教授或校外导师,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如北京语言大学姜丽萍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方梅、李蓝教授等。

梯队科研成果丰富。带头人近五年科研成果,发表论文6篇,出版专著3部,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校级科研及教学项目6项。教学方面,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教研结合,聘请特聘教授组建团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以研究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为抓手,修订研究生培养管理文件,使研究生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学位论文方面,严格执行学校《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方案》《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实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本学位点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中期考核、论文开题答辩、学位论文检测、盲审、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在科研创新奖励机制方面,制定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中文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研创新成果奖励措施,激发本学位点研究生投身科研和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类专业实践活动数量得到极大提升。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持续优化师资结构。从优化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专业结构,及增大“双语型”“双师型”教师比例等几个方面着手,持续优化师资结构,2021年引进人才2名。

二是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位点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三进”工作。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机制,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每周三为教师学习日,及时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关于高等教育工作讲话精神,学习刘贵今、黄大年等先进楷模以及“西迁精神”“抗疫精神”,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三是加强学术训练,提升学术力量。在教师发展方面,举办系列专题报告会助力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质量。同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王琪教授、毛妍君教授、孙霄教授、邓艮教授被聘为青年教师指导老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进一步提升本学科团队的科研教学实力。

(三)培养条件建设

学校有较大规模留学生资源,与海外合办4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西安)”和“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此为我学位点重要的实习实践基地。

与国内6家教育机构合作,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认知与技能训练讲座并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浓厚,专业技能进一步增强。

学院现已搭建13个校外实习实践平台,其中包括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曲江一中、曲江二小、陕西省长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万向思维国际教育集团、西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等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校内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

(四) 科学研究工作

1.科研项目

2021年国家级项目立项1项,教育部项目立项3项、结项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4项,结项3项。

2020年国家级项目立项1项、结项2项,教育部项目立项2项、结项1项,其他部级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立项1项,国家语委项目结项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5项。

2019年国家级项目立项1项,国家语委项目结项2项,教育部项目结项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项,结项1项。

2018年国家级项目立项1项,国家语委项目立项2项、结项1项,教育部项目结项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结项1项。

2.论文

2021年发表一类A文章2篇,一类B文章2篇(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科期刊目录(2021版)》认定的级别),二类A文章30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2篇,中国社会科学报16篇,CSSCI来源集刊2篇。发表北大核心和CSSCI扩展版共9篇。

2020年发表CSSCI来源期刊8篇,CSSCI来源集刊3篇,CSSCI扩展版3篇。

2019年发表CSSCI来源期刊10篇,CSSCI来源集刊2篇,CSSCI扩展版1篇。

2018年发表CSSCI来源期刊4篇,北大核心和CSSCI扩展版共3篇。

3.著作

2021年出版二类及以上级别出版社的专著共4部。

2020年出版二类及以上级别出版社的著作共7部,其中专著4部,编著3部。

2019年出版二类及以上级别出版社的编著1部。

2018年出版二类及以上级别出版社的专著1部。

4.科研获奖

2021年我院共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其中二等奖项4项,三等奖项2项。

2019年我院获得1项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8年我院获得1项西安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1项陕西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教学项目

2021年获得省级教改项目立项1项(辛鹏宇《课程思政视阈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6.课程建设

《古代汉语·文选》获得2019年陕西省线上一流课程。

7.教材

先后出版了《汉字文化教程》《海外汉学概论》等教材。

(五)招生与培养工作

一是招生生源数量稳定,质量提高。2021年共报考175人,录取37人,报录比4.7:1。相较往年,报考人数和初试上线人数均有所增加。

二是优化课程体系。围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这两大目标组织课程,前者如“第二语言习得”“汉语要素教学”“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观察与实践”等课程;后者如“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才艺”等课程。针对本校跨专业生源多的特色,增设“汉语基础”系列课程,侧重介绍留学生易犯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偏误,为学生在一线教学打下扎实的本体基础。强调人才需求导向、充分利用本校承办的孔子学院和多个汉语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一线的教学观察和实践机会。

除此之外,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高水平、高密度学术讲座,拓宽学生专业视野;聘请多名行业专家前来讲学,保证知识更新及时。学生专业素养及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明显,在实习实践及就业等方面表现突出。

三是强化立德树人培养,严抓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科特色创新“实践教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加强学风建设,新生入学即开展校史、校情、校训、校风教育,通过专业导师见面会熟悉了解学院概况及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开展研究生学风建设班会,谈心谈话加强学生思想意识。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面,课程思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师资队伍结构方面,较缺乏标志性人才。在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空间。

3.专业特色还需进一步凝练凸显。

4.实践教学平台方面,平台的高度及多元化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5.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坚持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一践行三学会”要求,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外交流桥梁的建设者。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流教学团队。利用省级各类人才项目和学校“西外学者”等项目,培育或引进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2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形成以学科领军人才、知名学者领衔、以高水平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力争建设期内获批1-2个省级教学团队。

3.进一步凸显“专业+外语”“国际化”优势,创新协同育人培养机制。践行“新文科”理念,突出跨学科融合性,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问题,推动专业建设;立足西部,依托本校多语种优势,开设“一带一路”国家的语言、文化系列课程。

4.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开拓优质的实习实践资源与平台;鼓励学生更多参与实践能力相关赛事活动,持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5.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监控体系。将学生评教与督导听课、外部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给一线教师。完善毕业论文、实践项目评价和境内外交流学习、实习质量标准。完善毕业生跟踪服务。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电话:029-85319227  电子邮箱:wxyb@xisu.edu.cn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版权所有 2019-2020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