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娟老师简介

2019-04-30  点击:[]

王昱娟,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生转读中国语言文学,200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师从周燕芬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兼习文化研究,师从王晓明教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到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迄今为止教授本科生课程:剧本选读、文学概论、当代文学、文学与大众文化,另开设研究生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性研究、当代文学与大众文化研究。

主要成果包括:

一、代表论文

1.《后撤还是进击——网络文学价值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2.《从<顽主>到<芳华>的历史主体再生产》,《电影文学》,2018年14期(7月)

3.《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调查报告》,《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9月。

4.《70后作家的历史主体再生产——以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为例》,《东南学术》,2017年第3期。

5.《日常生活的皈依——70后作家“寻根”刍议》,《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6.《“无名”的女人——贾平凹早期作品女性意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7.《从“故乡”到“深圳”——中国现代文学“归乡模式”的嬗变》,《长安学刊》,2015年第1期。

8.《“缓慢城市化”:虚构与纪实》,《热风学术 第七辑》,王晓明,蔡翔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

9.《“再造长安”的文化表征——房产广告与文学表达中的西安城市主体性的构建》,《长安学刊》,2013年第2期。

10.《从清风街到西京城——贾平凹小说女性“命名”与“都市认同”》,《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第11卷第3期。

11.《青春无叛逆——从<最小说>看当下青少年心理特征》,《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1期。

12.《祛积极赞同之魅——重评<艳阳天>》,《小说评论》,2011年第2期。

13.《谁的“长安”?》,《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2期。

14.《日常生活史与身份认同——小说<叶落长安>的一种文化研究分析》,《时代文学》2010年12期。

15.《无处归抑或不想归?——从<土门>到<高兴>的“乡土”变迁》,《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9期。

16.《什么青春什么文学——从<猜火车>谈起》,《文学界》2011年第1期。

17.《农民·作家:“身份认同”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以赵树理、贾平凹为例》,《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第九辑》,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1年7月。

二、出版专著

《文学研究的身份场》,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

三、学术随笔

1.《文学期待的不仅是作家和评奖的回归》,《小康》,2017年09月上。

2.《我们出去上大学,并不只是为了不再回到家乡》,澎湃新闻2017年1月24日。

3.《从此故乡亦长安》,《人间思想 第六期》,陈光兴、赵刚、郑鸿生主编,台湾人间出版社2014春季号。

四、参加会议

1.《当代青年文学阅读与身份认同研究——基于两地三校的调查研究报告》,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十四届年会暨“跨学科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新文学学会、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主办,2018年12月7日-10日。

2.《爱故乡文学小组的陕西实践》,第二届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论坛暨第六届爱故乡大会,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主办,2018年11月23日-24日。

3.《作为母题的“顽主”与青年工作伦理》,“青年与工作”(第五届“热风学术”青年论坛),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2017年12月8日-9日。

4.《文学阅读实践与爱故乡的文学》2017年4月赴京参加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和《十月》杂志联手主办的“第一期北京爱故乡沙龙”(即“爱故乡文学与文化小组”成立大会),成为“爱故乡文学与文化小组”成员。

5.《70后作家“寻根”刍议——以周瑄璞、吴文莉、徐则臣、葛亮为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年10月。

6.《从“故乡”到“深圳”——中国现代文学“归乡模式”的嬗变》,纪念“鲁迅在西安”暨鲁迅学术研讨会,中国鲁迅研究会、西北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2015年9月12-13日。

7.《归去来:发现另类返乡青年》台湾社会学会2013年年会,2013年10月5日,台北,台湾社会学研究会、世新大学等联合举办。

8.《从“长安”到“大西安”:“缓慢城市化”的文化表征》,文学人类学前沿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6月23日,西安,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等联合举办。

9.《一个村庄的“缓慢城市化”》,“文化视野中的乡土社会与乡村建设”工作坊,2012年5月30日,重庆,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10.《“新时期”以来的陕西文学与“城市化”》,“中国当代文学与陕西文学创作”中日学术研讨会,2012年9月11日,西安,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省作协《小说评论》杂志社、西安工业大学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

11.《发现“亚洲”与再造“长安”》,“东亚‘国际主义’的复原” 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11月,韩国仁川,韩国仁荷大学韩国学研究所、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日本新泻县立大学联合举办。

12.《从“长安”到“大西安”——房产广告与文学表达中的西安城市主体性构建》,“当代中国及东亚:文化的生产和消费”青年国际研讨会,2010年11月,天津,南开大学、上海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主办。

13.《张姨的一天:一个“城中村”妇女的日常生活》,“突变与凝固:现代到当代思想地层的牵动” 两岸研究生学术交流会,2010年1月,上海,上海大学、台湾交通大学联合主办。

14.“Rural areas” in cities: The research of migrant populated areas in the urban growth of Xi’an and Shanghai 2009 SPICES(Studies of Public Inter-Asian Culture, Equality and Solidarity平等与合作的公共性跨亚洲文化研究)年会,2009年11月,韩国首尔,圣公会大学IEAS(Institute for East Asian Studies)主办。

15.《燕不归——“农村城市化”之虚构与纪实》,“从‘现代’早期到‘当代’:从文化生产机制的角度看文学”学术交流会,2009年6月,上海,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举办。

16.《沙岭湾调研报告》、《洪湖调查报告》、《退出全知——沙岭湾调研札记》,中国当代文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联合调研及研讨会,2008年10月,湖北荆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联合举办。

五、科研项目:

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性研究,项目编号KC2015002,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研究起止时间2016.1-2017.12,主持。

2.当代陕西青年文学阅读与身份认同研究,项目号2014I11,2014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起止时间2014年9月-2017年12月,主持。

3.“新时期”以来陕西“城市文学”的文化表征,项目号14JK1588,2014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专项项目,研究起止时间2014年7月-2015年12月,主持。

4.新时期陕西女作家研究,2012度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号12JK0405,研究起止时间2012年7月-2013年9月,第二参与人。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电话:029-85319227  电子邮箱:wxyb@xisu.edu.cn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版权所有 2019-2020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