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琦老师简介

2024-10-23  点击:[]

 

 

乔琦,女,汉族,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专业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近年主要研究成果:

一、论文

1.《形式反叛、自由精神与诗性功能》,《台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2.《构建中国特色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5日;

3.《“道德视景”与“感时忧国”: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再审视》,《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 2022年第2期;

4.《诗人的地理根系与诗歌谱系:甘建华地理诗初探》,《中文学刊》, 2021年第4期;

5.《<日近长安远>的“混沌”叙事》,《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6.《文本叙述与自我构建:以<接骨师之女>为例谈文学治疗》, 《华文文学》,2020年第6期;

7.《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中身份与自我的符号学解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

8.《阐释之度与中国新诗的阅读困惑》,《山西师大学报》,2014年第4期;

9.《是咒还是诗——读洛夫<大悲咒>兼谈元语言理论与诗歌阐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10.《元语言冲突与晦涩诗学》,《学术月刊》(CSSCI),2012年第2期;

11.《从标出性看中国新诗的走向》,《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12年第3期;

12.《近二十年中国新诗的精神生态探析》,《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2011年第5期;

13.《核心语及其展开:里法泰尔诗歌符号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1年第2期;

14.《不在之在与断裂的弥合:从里法泰尔的“不通”概念说起》,《东方论丛》(CSSCI),2011年第2辑;

15.《诗歌刺点:意义在文本断裂处产生》,《海南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5期;

16.《消解中的重构——重审90年代诗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7.《地域·边缘·先锋——解读新时期以来陕西诗歌的三个关键词》,《文艺报》,2007年1月20日;

18.《散叶子上的零碎杂记——徐志摩的自由灵魂与其诗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9.《从<三叶集>看诗人郭沫若的性情人生》,《郭沫若学刊》,2004年第3期;

20.《大众文化语境中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三个关键词》,《天中学刊》2004年第6期;

21.《在歌与诗之间荡漾》,《长白山诗词》,2004年第4期;

22.《茉莉芬芳的永恒诗意》,《散文诗世界》,2004年第4期;

23.《诗歌理论符号学》,收入《符号学诸领域》,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

24.《一种不和谐的丰富》(论文),收入黄葵诗集《唐宋的才子》,中国民航出版社,2004年。

二、著作

1.《斜目与重瞳:现代新诗的诗性言说》(第一作者,撰写18万字),陕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

2.《形式动力:新诗论争的符号学考辨》,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

3. 参编《外国文学作品导读》(撰写7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2022年;

4. 参与撰写《符号学-传媒学词典》(诗歌符号学相关词条),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三、项目

1.主持并完成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里法泰尔的诗歌符号学理论研究”(13JK0280);

2.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诗歌符号学理论研究:以雅柯布森、里法泰尔和卡勒为中心”(13YJC752017);

3.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主体分化研究”(21YJAZH067)。

四、获奖

1.论文《元语言冲突与晦涩诗学》获第三届陕西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 专著《形式动力:新诗论争的符号学考辨》获2017年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五、学术兼职和学术荣誉

1.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特约研究人员;

2.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21.5.1—2026.4.30)。

(电子邮箱:qiaoqi2013@163.com)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电话:029-85319227  电子邮箱:wxyb@xisu.edu.cn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版权所有 2019-2020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