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第四十一期特刊——辉煌六十载,锦篇庆华诞

2013-01-03  点击:[]

特刊

领悟文学里的魅力,感受学习中的充实

——访我院南京大学博士王敏老师

老师简介:

王敏,女,1980年生,汉族,湖北襄樊人。200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文学理论课的教学和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工作。2008年至今,任教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为本科生开设“西方文论”、“中外戏剧史”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美国当代文艺思潮”课程。先后在《福建论坛》、《同济大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有:《解构主义误读理论批判》、《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发展历程》、《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之思想渊源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等。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美国修辞性误读理论研究”,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戏剧艺术专业比较式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我院王敏老师是南京大学博士,近日,我报记者对她进行专访,探寻博士背后的故事,以此为我们中文学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记者: 我们知道老师您是南京大学的博士,所以想通过此次采访,了解您的求学经历,您能先跟我们分享您的求学历程吗?

王敏老师: 呵呵。(笑)树立榜样不敢当,就权当交流经验吧。我98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学习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是文艺学专业;08年考取了南京大学的博士,专业也是文艺学。

记者:您觉得中文专业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王敏老师:我选择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文学最吸引我的是文学本身的魅力。我以前读过一些文学作品,感觉很吸引人。读了这个专业以后,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可以与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朝夕相处。选择文艺学专业是认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作品,指导我们去理解作品更深的涵义。我觉得同学们在学习中文专业时,一定要注重培养自己对文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可事半功倍。

记者: 求学是一条艰辛之路,在这条路上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呢?

王敏老师: 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疑惑,不知道现在你们有没有?所以第一学期上课的时候很多概念都听不懂,感觉很迷茫。(笑)之后才知道大学的学习必须靠自己建立一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学们上了大学以后,除了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也应学会自主、自觉地学习,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分析的作品要认真阅读,这样坚持下去就会积累很多知识,打好基础。另外在生活方面,应该要养成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不能上了大学之后随心所欲,自由散漫。有的同学可能认为作业不多、挺轻松的,其实不是这样。要想学好中文,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中文专业涉及的作品太多,比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哪怕是文艺理论和戏剧概论,同样需要很多作品来支撑,不然就建立不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大一的同学,进校之后要尽快地调整过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更好地迎接大学生活。

记者 :您觉得学习中的快乐是什么?您是怎么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的?

王敏老师:学习应该是以乐为主的,如果觉得苦,也是苦得心甘情愿。学习最大的乐趣在于让自己的知识、能力有所增长,让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充实感。记得当年考博前的一个多月,我每天都在教室自习,读了不下二三十本书。那段生活虽然看起来很单调,但我觉得内心很快乐,而且有一种越读越豁然开朗的感觉,复习让知识更加体系化,也更能带动思考。当大家觉得学习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的时候,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开阔。

记者:中文专业的学生知识要“广”要“深”, 我们怎样对待知识的“广”和“深”呢?

王敏老师: 首先从“广”的方面来说,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要广泛汲取知识。学习文学史就要学习包括古希腊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会牵扯到一些人文学科,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虽说“开卷有益”,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同学们还是要做到在专业体系下有目的性地涉猎。这个体系就如同一棵知识树,而我们所需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汲取知识,让知识树枝繁叶茂。其次,从“深”的方面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思考意识、比较意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将相反或相近的理论进行比较。

记者: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王敏老师: 世界上没有全才,但我们都要尽量完善自我。我认为,对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有科班意识,四年后专业素质要有质的提升。其次是性格的培养,一个人即使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没有成熟健全的心理也是不行的。我们要锻炼自己的内心,古人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培养自己进取、乐观、开朗的思维方式。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好习惯培养好性格,好性格带来好运气。最后是组织协调能力,进入大学后我们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集体意识。我想这些都是很必要的能力。

记者:您对以后想像您一样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王敏老师:在本科阶段,我建议同学们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具体的规划,这样大学四年的生活才不会过得松懈。做好规划之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去执行,不断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对于想考研的同学,第一要珍惜本科四年的时间,要在本科阶段打好专业基础。基础打好了,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深层次的学习;第二,学习的时候要保持一种问题意识。对于每一门课所讲授的知识,不能被动地接受,要经过自己切实的反思,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多思考,提高自己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第三,要重视英语,不只是为了考研,学术研究中常需要阅读英文原著;最后,如果决定考研,越早开始准备越好,早点开始进行知识积累,才能让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靠考前突击背诵得来。

阅读的快乐

文/ 王敏

在有闲的时候,捧读一本有趣味的书,这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动人的世界,充满想象又不离真实,饱蘸感情又渗透玄思,它是作者用心血凝成的晶莹天地。我常庆幸自己选择了中文专业,赏读美文是专业之本分,有较多时间在其中徜徉,流连于书中的大千世界,陶醉于优雅的文学语言。

虽如此,相比浩瀚的书海,光阴毕竟有限,不得不选择取舍。一个简易可行的办法是,从经典作品开始读起,遍读古今中外名著名篇,以此为基础建构自己知识的体系,力求线索清晰,文学历史的经纬了然于心。经典精读,得到的不只是文学史知识,也于赏玩回味间在心中树立高标,习得鉴赏的手段与技巧,这第一手的阅读经验弥足珍贵。

阅读中不全是舒畅与惬意,也有烦扰、耽搁的时候。读书其实也是读文化,常会碰到异域或异时文化造成的“拦路虎”。除勉励自己耐心读之、静心思之以求突围,还可借他人的评论文章来助一臂之力。阅读评论即是与天南海北的同行奇文共赏,以彼之思来启发我思,我也不必尽信彼,你来我往,疑义相与析。不过需注意的是,再好的评论也不能取代原著的阅读,不读原文、看几篇评论之后即发己论的“不读而论”是尤其需要避免的,它往往导致人云亦云或虚假结论。建立在原著之上的阅读感受才是最真实可靠的,也才是创作的真正源泉。

读书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可以因人而异,但享受阅读的快乐,我想这是最好、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各种风格的作品,以对话的态度来阅读它、理解它,这样我们就能在文苑的海阔天空中自由翱翔,获得心灵最丰富的滋养。

应用文之工作总结的写作方法

  (一)工作总结的格式 总结的格式,也就是总结的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材料的表现形式。其格式不固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条文式 条文式也称条款式,是用序数词给每一自然段编号的文章格式。通过给每个自然段编号,总结被分为几个问题,按问题谈情况和体会。这种格式有灵活、方便的特点。

  2.两段式 总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总,主要写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后一部分是结,主要讲经验、教训。这种总结格式具有结构简单、中心明确的特点。

  3.贯通式 贯通式是围绕主题对工作发展的全过程逐步进行总结,要以各个主要阶段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较为具体的叙述。常按时间顺序叙述情况、谈经验。这种格式具有结构紧凑、内容连贯的特点。

  4.标题式 把总结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提炼出一个小标题,分别阐述。这种格式具有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

   一篇总结,采用何种格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是由内容决定的。所选结论应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服从全文中心。

  (二)工作总结的构成 总结一般是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几个部分构成的。

  1.标题 标题,即总结的名称。标明总结的单位、期限和性质。

  2.正文 正文一般又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

  (1)开头 或交待总结的目的和总结的主要内容;或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或把所取得的成绩简明扼要地写出来;或概括说明指导思想以及在什么形势下作的总结。不管以何种方式开头,都应简练,使总结很快进入主体。

  (2)主体 是总结的主要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和中心。它的内容就是总结的内容。

  (3)结尾 是总结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或突出成绩;或写今后的打算和努力的方向;或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3.署名和日期 如果总结的标题中没有写明总结者或总结单位,就要在正文右下方写明。最后还要在署名的下面写明日期。

军中绿花 为梦绽放

编者按:

伴随着金秋的脚步,一群洋溢着蓬勃朝气的莘莘学子走进校园,开始了他们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军训。操场上,他们身披一袭军绿,高昂着自信的头颅,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坚定的步伐。虽然军训的日子不长,但他们稚嫩的脸庞已渐成熟。九月前的点点滴滴于大门外永久驻足,怎奈门内另有别样风采!思念的泪与雨水融为一体,陌生与恐惧伴随着歌声飞而不见。你们是新一批为青春坚持奋斗的人,所有的梦想交织着汗水和辛酸,只为在那一刻绚丽绽放……

成长的痕迹

文/12级汉语2班 杨晓煜

时间的长河一季季地流去,流走了爱恨情仇,流走了才子佳人,流走了帝王将相,也流走了张扬的岁月,只剩下我们站在时光的彼岸看着我们曾经青涩的身影渐行渐远。

曾经依偎携行的朋友们啊,如今的我在这里冒着炎炎烈日军训,而你们呢?现在在哪里?又在干什么呢?你们有想起我吗?军训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为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成长刻下痕迹,改变了我们当初的模样,如果说一点都不感伤是不可能的。

第一次军训是什么时候呢?大概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吧。稚嫩的面庞,矮小的身姿,明明是瘦弱的模样却倔强地不肯在烈日下低头,小小的头颅骄傲地仰着,仿佛在昭示着不肯屈服的灵魂。第一次离家求学,军训冲淡了孩子的感伤与思念,我却被一首《军中绿花》勾起了离愁别绪,在夜色的掩盖下偷偷流泪。第一次给亲人打电话,明明是平静的心情,却在电话接通的那刻,忍不住无语凝噎。

那样青涩却又甜蜜的年月一去不复返,且再也不会有了。那是军训为我们的成长刻下的第一道划痕,不甚清晰却异常深刻,深入骨髓,融为血肉,以至于多年后,我每每想起仍觉得如在昨日。

第二次军训是在我们朝气蓬勃的年纪,那时张扬到想挑战整个世界。时间披一袭蓑衣从我们的雨季中毫不犹豫地穿梭逝去,于是我站在了这里,开始了第三次军训。往日亲密的朋友,如今却分散天涯。我们在各自的人生路上翻山越岭,隔着山海,隔着路遥,我们成了最疏远的亲密朋友。我们之间不复往日温暖动人的安慰,成了隔靴搔痒,不得要害。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再一次听到《军中绿花》的时候,我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在军训时与你们畅所欲言、放声高歌的日子。那段记忆已被我剪裁,装裱成最精美的壁画,挂在我人生的画廊上。

赫拉克里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啊,过去的日子已如烟逝,我们怎能沉浸于此?我们总要唱陌生的歌,走陌生的路,认识陌生的人,将陌生熬成熟悉,继续开始一段又一段令人心动的旅程,而军训无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军训是苦涩的,苦如黄连,涩如青李,那时的阳光化身为汹涌的潮水,争先恐后地朝我们扑打过来。甜蜜在当时并不存在,只是在军训结束后的漫长岁月中,经过了时光的浓妆艳抹,那种苦涩便转化成了甜蜜,一如初恋,无限美好。

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朝未来走去,走过了青黄不接的尴尬年纪,把成长的痕迹抛在身后。曾几何时,我们还需要父母牵着自己的手过马路,如今我已能坐20多个小时的火车只身来到西安。时光永远是这么无情,不经意间我们已面目全非,寻不到当初的痕迹。但无论如何,我们总要长大,总要改变,直到自己也不认识自己。

在那个时光透过枝桠斑驳地洒在地上的午后,我们围坐在一起,拍着手唱到:“那些花儿,它们都还在开吧,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军训无悔

文/12级汉语3班 任硕

“一、二、三、四!”响亮而又充满激情的口号响彻云霄,萦绕在美丽的校园。路边鲜艳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懒懒地舒张,露珠在花苞上蠢蠢欲动,清香四溢。阳光暖暖地洒下来,溢满在碧绿的军服上,心情忽而放晴……

清晨,闹钟铃声唤醒了沉睡中的我们。宿舍内,嘈杂着零乱而急促的脚步声,混着急速而忙乱的动作。脚尖与楼梯摩擦发出的“噔噔”声和身后催促的“快点儿”奏成了一曲奇特的军营交响乐,拉开了军训的序幕。

每天来到训练场地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站军姿。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重复同样的动作十分枯燥乏味,但自从我放眼望去,看到暗红的操场缀满点点绿意的时候,才终于明白:站军姿站出的是我们龙的传人挺拔的高度,是我们中国军人坚强的意志!

阳光很美,但也无情。中午烈日当空,灼烧着我们的皮肤。汗水从每个毛孔每寸皮肤中渗透出来,沾湿了发梢,沾湿了帽檐,也沾湿了我的心。蓦的,一滴圆滚滚的汗珠从前额划过,在鼻尖悄然定格数秒后滑落。汗滴在草地破碎的那一刻,就像玫瑰绽放那样让我惊艳,汗水也是美丽的。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十八岁的少年,在训练场上明白了什么叫坚持与拼搏。当绿草被热浪拂弯,当鲜花被骄阳晒得低下高贵的头,我们口号嘹亮,步伐整齐地从它们身边走过。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集体的伟大,就像那首我们每天都要高唱的歌:“团结就是力量。”

军训就这样给我们的灵魂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在这道痕迹上写满了坚持,写满了青春的汗水与无悔。我们就像是在温室中生长的玫瑰,而军训就像是一阵台风,毫不留情地把温室吹倒,让我们尝到苦的滋味。人生何尝不是一次军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军训的日子就像一杯热咖啡,初尝很苦,但经细细品味却能发现丝丝甘甜。军训无悔!

别样的军训之旅

文/10级戏文2班 杨影

2012年的军训对我来说是回忆,是感动,是收获。作为一名大三学生,面对新生军训,我难免会回忆起2010年军训时的场景,那时的我稚嫩而无知,但那种欢乐与热情令我久久回味。面对新生,我以特殊的身份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我是2012级戏文1班代理班主任,我是他们的学姐,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迈进大学生活中见到的第一个人,我知道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活,我知道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8月28日下午,军训正式拉开帷幕。虽没有穿绿军装,但我和他们一起走进了体育场,这时的我已不仅仅是走路,更多的是关心,是令他们感到幸福和宾至如归。整理队伍时的我是兴奋而激动的。从那天起,我每天五点起床,同他们上早操,看他们军训,照顾病员,查考勤,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看到一个个精神干练的同学们,我内心充满了喜悦。在此期间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聪明以及向上的品质,同样我也收获了很多,如学会倾听,学会如何把事情最好地解决,怎样让团队更加融合,怎样以一个学姐的身份去感染和影响他们,我也懂得了如何排解不快乐的心情……可以说,这个军训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成长的体验。

在拉歌的时候,我似乎忘记了自己是学姐,和他们一起快乐地呐喊、歌唱、疯狂。似乎所有的压力在这一瞬间烟消雾散。我们一起歌唱,一起玩耍,一起疯狂。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我看到了会跳舞的刘小浩、曾祥胜,会唱歌的刘洋、崔江浩、刘珊,带给我们快乐的陈彦歧、刘宇中……这些都使我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郭老师的带领,和红丽的合作,无疑是军训的一件乐事。郭老师的亲切和她的处事方式使我受益颇多,红丽的乐观、细心使我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共同进步,无疑又是军训时的一件乐事。

虽然我没有踢正步,没有走方阵,没有打军体拳,但我在军训的这个旅程中感受到了坚韧、勇敢、乐观、幸福。作为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个新生的学姐,我明白自己的责任,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希望我可以成为他们的方向和他们的太阳。

2012年的军训之旅,虽辛苦,但快乐;虽短暂,但永恒;虽过去,但令人回味。在2012年我背上了行囊,坚定地走好每一步,收获生命的点点滴滴。

绿花情

文/12级汉语2班 徐雯瑛

顶着八月的骄阳,被汗水浇灌的绿花以骄昂的姿态怒放在蔚蓝的天空下。

这是一个健康的大花园,每一朵绿花都茁壮地成长;这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每一朵绿花都用微笑洋溢着自信的面庞;这是一个神奇的大花园,每一朵绿花都精神百倍,斗志昂扬!

“绿色的营盘里朵朵姐妹花,一身戎装亮丽我青春年华……”这是绿花在歌唱。而此时正在军训的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就是绿花,绿花就是我们。

身着整齐的军装,站在篮球场上,内心总是有那么一丝激动和淡淡的自豪。且不说这是站在自己大学的操场,单是论及青春,谁不曾有过那么一段军旅梦?起码我有过。每当看到身着军装的军人,英姿飒爽地从身旁走过,我的心便开始悸动不安。我想,如果我穿上那么帅气的军装,或许也就是当代的“花木兰”吧。

理想总是带着些许梦幻的颜色,当它真的变为现实的时候,或许就有些淡淡的失落。军旅生活亦是如此。每天早晨六点出操,一直训到晚上九点半下晚操,还要经常白天顶着烈日骄阳的曝晒,晚上迎着变幻莫测的冷风,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服从命令依旧训练。在这里,没有所谓的“温室花朵”,有的只是钢炼的战士铁打的兵,坚持坚持再坚持,忍耐忍耐再忍耐。在烈日当空下,我们笔直挺拔;在绵绵细雨中,我们岿然不动;在习习寒风中,我们坚立不抖。一场场艰苦的训练,一次次深深的震撼,让我思绪纠集,无法平静。

但是,没有人说“天太热,我不去”,也没有人假装生病逃避训练。个个都是十八九如花似玉的姑娘和阳光帅气的小伙,自从穿了这身军装,就要告别往日的慵懒和娇涩,展现在眼前的永远是坚毅的眼神和勇敢认真的面庞。或许这正是军装的魔力。要穿上它实属不易,所以大家也倍加努力,倍加珍惜。

这或许是我们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正规的一次军训,也是人生中最后的一次军训。摆直臂,踢正步,站军姿……每天重复着单调枯燥的训练,却意外地收获着各种精神品质,这些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相信经过军训洗礼的我们,会用一种别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以后的生活。

“寒风飘飘落叶, 军队是一朵绿花……”怀揣着这份绿花情,我们始终记得“军营是咱温暖的家”。

辉煌六十载,锦篇庆华诞

编者按:

六十年的风雨兼程,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六十年的琅琅书声,吟诵出一篇篇华美的诗章;六十年的辛苦垦荒,播种出一树树桃李满天下;六十年的悠悠岁月,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西外人的成长。六十载沧桑砥砺,六十载春华秋实,西外学子用一篇篇华美的文章祝愿母校六十载如花绽放,再创辉煌。

活着在西外

文/王宗军(思政部教师)

上帝住天堂,鱼游水里,我在西外。

时常想,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纯属偶然,那么一个学校的诞生是否也是如此?不管怎么想,都能找出很多理由。不管怎样,60年前的那个秋天,母校诞生了。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那是一个热情如火的时代。那时,美苏冷战正酣,同为一个阵营的新中国只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结盟,向老大哥学习,急需大量的俄语人才,母校应时、应运而生。

就像所有的历史,现在说着简单,当时的过程却远比这丰富。幸好我有一本“行走着的校史”,一个白胡子的老教师,让我知道了母校的过去。

“当时中央政府决定建校,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习仲勋、教育部长江隆基亲自堪察校址。”白胡子非常自豪地说。

“你猜为什么校址选在这里?”白胡子见我对他一脸的崇拜,又开始自问自答。是啊,谁让他比西外的年龄还大得多,谁让我如此地想了解她的过去,因为她让我足以托付终生。

“那时候空地多,可以随意选呗。”

“不是,因为选校址的人认为这里在大雁塔脚下,大雁塔是玄藏法师翻译佛经的地方,所以要在这里建一所外语院校”。白胡子娓娓道来。关于西外的故事,他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更让人惊奇的是,他不但熟记西外每次升格、更名、开设新专业的具体时间和细节,而且著名校友中谁当了驻某国大使,谁当了领导人的翻译,谁出了有影响的著作,谁成为了商界巨贾,他都如数家珍。

和白胡子认识了十几年,我也将近不惑之年,愈加对母校爱得深沉了。每当外出一段时间归来,走进校园门口的时候,一种亲切迎面扑来,一种淡淡的甜蜜涌上心头,我体会到了黑格尔所说的那种“家园感”,这是否也是海德格尔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老校园虽然不大,倒也精致。罗马柱和圆形拱门,大门两侧“张骞出使西域”和“马可波罗游中国”的大理石浮雕,广场上缠绕着红飘带的地球以及来来往往不同肤色的人们,无不让人感受到她的风采,她的胸怀,她的气度。已被岁月雕琢得斑驳的苏式建筑和那高耸入云的法国梧桐则显示着她岁月的年轮。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广场北边的名人园,这里是安静的一角,如茵的草地,婀娜的柳条,徜徉其间,与普希金、莎士比亚、赛万提斯、鲁迅一起沉思。

至于新校园,则完全是另一番气象。宏伟的建筑自不必说。校园内外少有高楼,地方又大,没有了闹市的局促和喧嚣,身在其中,感觉视野开阔,耳根清静,心灵自由,真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最迷人的是夜景,夜幕降临,路灯下有人在读书,有人在听外语,有人在跑步,也有“人约黄昏后”。树虽不大,但已“亭亭如盖”,在月光下“风移影动,姗姗可爱”。最妙的时刻莫过于雨后,天空已被洗净,近处灰色的大楼,远处青黛色的群山,再远处瓦蓝色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绝佳的中国水墨画,灰色在这里真是最好的颜色!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对了,为什么不在校园里多种一些菊花呢?栽桃树也可以,这里是南郊,说不定就是唐代诗人崔护写那首著名的《题都城南庄》的地方,我们西外的女孩子多,桃花盛开的时候就“人面桃花相映红”了。立刻又想,离南山这么近,也许,白居易笔下卖炭翁的车轮曾碾过这片土地吧!

“老师,请问到人事处怎么走,我是新教师,来报到的。”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一看,是一个80后女孩,穿着红裙子。我又多了一名同事,西外又来了一位老师。

红裙子顺着我指的路走去,步子是那么轻盈、优雅而又坚决。

去食堂感受了一下“舌尖上的西外”,真是物美价廉,最关键是品种多,怪不得高校周边公司的白领要来高校食堂蹭饭,而《华商报》竟然用了整版对西外食堂的“葱花饼大妈”进行了报道。回味着,我穿过了食堂一楼,眼前一亮,我看见了一大片花花绿绿的水壶。这是学生们打完开水放在这里的,有成百上千个,因为容易拿错,所以有非常个性的水壶涂鸦。有的是印象派图画,有的就是一句话,但很有意思,只看清楚边上几个,一个写的是“得此壶者得天下”,一个写得是“拿错挂全科”,还有一个是“拿我你就嫁给我”,估计是个男孩。还有一个上书“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看来是不喜欢写作业的。这里的学生就是这么个性,就是这么可爱,生活在这里多快乐呀!如果我有一壶在此,我写什么呢?就写“银瓶乍破水浆迸”吧。

沐浴在快乐和幸福之中,我向教室走去。这里的风景这么美,这里的人这么有趣,这里的事这么有意义,生活在此处,复有何求?难怪有位教育家说:“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教师的生活经历、生命感悟成为教师的一部分,而一个好的教师是能与课堂、学生融为一体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无时不在备课,教师真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活法。

白胡子日渐老去,80多岁的他讲西外故事也不再流畅,但他的热情依旧不减。他说西外不但是他的“安身”之处,更是他的“立命”之所,他的命都在这里,而且他的命能通过我们不断延续下去,他会一直活着。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是的,白胡子,我,还有红裙子,我们都这样活着,活着在西外。

西外花甲赋

文/ 中文学院 陈思

时维九月,序属季秋,峥嵘六秩,盛世相约,宾客云会,少长咸集,聚四面之客,迎八方之宾。

一府之内,揽八水之灵慧,接南山之俊秀,地控八百里秦川,于是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朝闻晨露面朝荫,云影斑驳,夕赏落霞袂映晖,山光阑珊。缘起壬辰,更名丙戌,新驻长安,筚路褴褛创先府,含辛茹苦艰难时,呕心沥血六十载,千古功名遗世在。桃李满天下,芳华盈九州,或鼎立学界,或运筹商界,或领袖政坛,或挥洒文坛。

学子长廊,紫藤花香,绿荫绕梁,沁脾神往,课余盛况,驻足徜徉。

五四广场,名贯古今,艺演集会,热闹非凡,文人骚客,晨诵暮吟,擅言语者,长聚于此,谈笑风生,偶觅佳音。

藏书阁立,拔地雄起,气势恢宏;擎天石柱,威严肃立,气盖五山;阁外,形似罗马古城,神似泰山之巅,登其上而小众生,观之景而览无余;阁内则静若丛林,是以学士怡情鸿儒壮志之佳境也,其内则通俗百科,术业专攻,古今中外,罗列陈设,应有尽有。

润物细无声而咀英华,美名遐迩,落红非无情而红护花,薪火相传。教授学贯中西声名满誉,导师兢兢业业桃李绕膝。僅庠序之教,申之以孔孟之义。集大方之家,引饱学之士,纷至沓来,风云际会,更探哲园之精髓,览大学之光华。攻专语言傲居西北鳌头,双语教学全国一枝独秀。外语贤才,文史儒雅,汉院引先贤之仁道,商院通外贸之桥梁,旅院承文传之重任,艺院开绮丽之花蕾。长此以往,精于语言,长于特色,一超多强,并驾齐驱。

古之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大学也,非谓高阁林立,而有贤思荟萃,虽身处朴素限约之境,而思之自由漫朔者所谓大家,可为大道之行也。不骄不躁,以学为本,寓教于道,上下求索,探骊折桂,生生不息。博古通今兮,不坠先人之志,融贯中西兮,强我中华之魂。噫吁嚱!爱国,溅轩辕热血照丹赤汉心,勤奋,乘逆袭之风破惊涛骇浪。博学,览五车之赋行万里之路,创新,开先古之思预未知之境。

愿圣堂之秩可比日月同辉,之气永葆气宇轩昂。勇创无上殊荣,荣享万寿无疆!

一个种在西外的梦

文/ 英文学院 廖晨

春风秋雨,四时皆梦。走过来四季,走过一个完整的梦,梦里,我和西外一直同行。我的成长,她的辉煌。没有美得炫目,却让梦如此靓丽;没有惊天动地,却绵延悠长;甲子的更替,四载的变更,就像是四季,从开始走向结束,却又酝酿着一个新的,更为新奇的开始。四季,走过风雨,走过炎夏与寒冬,走过迷茫与清晰。她一直在酝酿着一个梦,梦里花开遍地,梦外,我们一起为未来努力。

春,一个浅眠的梦,春日的暖阳照在晨曦园中,绿草和花蕾贪婪地吮吸着颗颗晶莹的露珠,轻轻的花开的声音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开启了埋藏在心中浅浅的梦。在此时,我与西外一同苏醒。浅草又绿了,花儿又开了,树叶又在春风一声声的呼唤中新奇地登场了,它们好奇地打量这个校园,欣喜地评论着每天从它们身边经过的人,惬意地享受着暖阳的照拂和清风的抚慰,慢慢地一颗向上的梦的种子便在它们心中生根发芽。微风拂过,传来它们一声声的低语,有梦想,有变强,有未来,有希望……声音柔柔的,让人心里暖洋洋。

夏,一个成长的梦,热风穿过朦胧吹进了跃动的心灵,吹过讲堂,吹过书桌,带着淡淡的书香,那颗向上的种子开始生长生长,蜿蜒占满整个心灵,树下演绎着一场仲夏的梦。每一场雨后,草儿都在努力地窜长,每一棵大树,都在竭力地蓬发,向上啊向上。梦想便在此时膨胀。梦,如同夏日的艳阳一样炙热,那棵梦之树便在这里疯狂地汲取光与热,水与养料。这一夏,我听见的一个主旋律叫做生长。

秋,一个成熟的梦,柔雨轻轻地拍打着土地,滋润着一夏天的干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我们的梦,在此时,勇敢,清晰,顽强。这里,不似微雨江南,雾气氤氲;不似天高地广,晴云万里;这里,青春无限,斗志昂扬;种撒千里,花开遍地。在这里,秋天不是收获,而是一种心灵的成熟,梦也越来越清晰。像是莽莽撞撞的少年,在迷雾中拔足前行,碰见了高墙,碰见了密林却突然发现了一处光亮,迅速地奔去,惊喜地发现是一处洞开的天地。

冬,一个沉淀的梦,许多人都说残冬冷雪,一片凄凉,可就是冷落才孕育着新生,梦,经历了三季的生长,在这一季寻找着归宿,经过了三季的滋养,磨砺,要在这一季爆发出倾倒众人的能量,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看看雪中那一树的红梅,漫步在雪中的身影,焉知冬日不是青春与梦的收获。

走过四季,寻找到了自己的梦,经历过别人的梦,参与了西外的梦,或许我的成长就是西外的成长。一个甲子,像一场宿命的轮回,缘起缘落,花开花败,从稚拙走到沉稳。一个甲子,就像梦的四季,来来回回地逃不过春秋冷暖,岁月荣枯,在光阴里渐渐地成长,渐渐地成熟,渐渐地了解爱与生命。一个甲子,西外从昨天走来今天,又将走向一个新的未来,就像生命,就像,那个梦。

行行重行行,一步步走来,我的那个梦在生根长成,西外伴我走过这个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荣,我和西外一直同行。

西外·家园

文/王敏(中文学院教师)

又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七月,遥想四年前的七月初,我怀着崭新的心情,拖着行李来到西外,开始了新的生活。如今四年过去,我教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我也早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回忆与西外的缘分,心中充实而又愉悦。

与西外结缘,是在2007年冬天,那时我即将博士毕业,从南京到西安来找工作。为了表示诚意,我亲自把厚厚的简历及发表的论文送到心仪学校的人事处去。新校区离市区比较远,加之我又不熟悉路,记得那天等我赶到西外人事处时已近12点,在一间办公室门口遇到一位正准备出门的女老师,匆忙递上简历,我便离开了。下午3点多,在我返回市里住处的路上,接到中文学院院长的电话,说已收到简历,希望我来试讲。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回音。电话中,张老师细致介绍了院里情况及试讲流程,让我感觉西外的老师诚恳而又高效。12月26号那个雪后初晴的上午,我和川大来的邓艮博士一起参加了试讲。教室里除了一个班的学生,还有人事处、教务处、学院的相关领导和老师,心里难免有些紧张,但老师们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学生那一双双认真而又热情的眼睛,让我的心很快定下来了,发挥得还算自如。试讲完以后,院里很快收集了意见,在我们中午离开学校前就给了肯定的答复,同时也指出了试讲中存在的问题,这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西外的效率和认真。离开的时候,我带着闲情逸致,也带着敬意,欣赏了学校浑然一体的欧式建筑和大门那典雅的浮雕,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温暖的感觉。找工作过程中接触过的学校,第一感觉最好的是西外,考核过程公开、严肃,接触的老师都亲切、热情,让我相信这里是一个开放、透明、平等、温暖的所在,相信自己能在这里建设我心中想要的精神家园和现实家园,因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和西外签约。

四年过去了,西外真的成了我的家园。这里确实和我最初感受的那样,有一个很好的人文环境。刚离开校园,没有工作经验,当然在工作中会有不少稚嫩的地方,但领导和同事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信任和帮助,让我在新的环境中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感,怀着愉悦和信心踏上了职业之路。在西外我找到了职业上的满足感。从小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本科读的也是师范院校。2008年9月,我终于如愿以偿地站在讲台上面对着我的第一批学生,至今我都还记得上第一堂课前走到教室门口时的激动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讲台让我越来越有了一种神圣感。且不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单算算每次近两个小时的课几十学生来听,做个乘法,有多少时间花在这次课上了啊?一想到这个,我就不敢对每一次上讲台怠慢,希望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确实有所收获。当学生认真聆听我的课时,当学生下课来和我探讨问题时,当学生在学业上有所进步时,我深切感受到付出的快乐。当然,“教学相长”,我自己也从上课中收获多多。在备课的过程中,看了不少与课程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理论原著,对我进一步细化自己的知识体系深有裨益。在授课过程中,也经常会闪现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来让我发现科研的课题。这些都让我沉迷。能在西外得到这样的一个工作平台,能时时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在西外我也建设着生活家园。在这里我和家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并在今年添了一个宝宝,心愿一桩桩达成,美好生活正在继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记得十年前因为这句喜爱的诗句,为我的QQ号取名为“悠然”,那时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我真的可以日日“见南山”,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了。雨过天晴的日子,站在家里阳台上,南山清晰在望, 白云缭绕,如诗如画。周末,一家人常常驱车入山,半小时车程即到山里,那叮咚的清泉、蔽日的绿荫、清新的空气把人的心脾洗涤得澄明,让我这个从小生活在平原的人陶醉不已。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人生越来越紧密地融入西外,这里已经成为我长久的家,我的安身立命之所。

今年是我们学校建校六十周年,学校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历程,是每一个西外人的骄傲。我虽然来到西外只有四年,也见证了学校获得博士点和中文学院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巨大突破,在高兴和骄傲的同时,我也深感团体力量的重要,集体荣耀的获得需要每一个个人的参与与付出。能够成为一名西外人是我的荣幸,也希望我自己能为学校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希望我们共同的家园明天更美好!

西外序

文/中文学院 索攀

悠悠长安,盛世繁华,文人墨客,纷至若家,偶得一子,名唤西外,初临世下,尽显才华。饮长安一沽东流水,论西外诗典话桑麻,品长安风韵显儒雅,道西外学子仕天涯。

忆尘风古迹,昼夜更替,域宇之需,西外而立,初建伊始,便傲立西北,遥寄众望,广招学子,育国之栋梁。

校,训诫于众,“爱国、勤奋、博学、创新”以史为鉴,承万民之望,吸多方文化之精粹,展万古之博学,育世之所需人才。学风淳厚,教学严谨,师行于表,仕行仿效,精于所专,好钻于研。晨钟暮鼓,废寝忘食,虽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已是往事,但看西外学子刻苦、勤奋仿若昨天。争先恐后,奋勇拼搏,虽殿试、科举相竞激烈,但比西外学子齐头竞发可见一斑。古有商鞅、管仲变革之法,今有实用革新、创学之术;昔有仲尼、老聃大家之师,今有资深名家讲师从教;上有四书五经之书为学,今有多语、综合专业为习。由此可见,逐梦南上北下,西外之辉煌。

生于斯,长于斯,览长安之美景,阅西外无限风光。终南山下,欣欣向荣,求学西外若到桃源仙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卷书,一品茗,闲适而坐,感知识之无穷,享美景尽收眼底。

晨雾缭绕,宛若蛟龙,滴露丰盈,犹似珍珠。一口仙气令人神清气爽,一池喷泉令人荡气回肠。高楼阔宇,别具特色,回环罗列,曲折通幽。看怪石,探竹趣,晨曦一园足矣!

观西外之藏书阁拔地而起,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予立于外如蝼蚁而视苍穹,如尘土而望泰山;予立于内如介乎乾坤之际,如畅游九州之间,此景为之憾矣!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闻教以德才首居,其学子皆有作为。校科研能力强,设各院皆为重点,尤以外语突出,具有完备科研体系。地位显著,于西北地区外语教育及研究领域发挥不可替代之作用。

春秋苍老,六十年华发,时光荏苒,六十载年华。纵观今昔,西外享誉域宇,孺子皆择西外求学,其长为后世所知。

据长安之沃土,倚秦岭之脊梁,立育人求实之宗旨,办一流特色之学校,吾幸从而师之。噫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头,看这方沃土……

文/英教学院 张飞虎

岁月就这样悄无声息

大了我们的年纪

淡了我们的回忆

从二十岁的路口起

远方是一个谜

脚下是一段孤寂

青春就这样偷偷滑过

远了我们的旧错

深了我们的执着

站在二十岁的城郭

眼前是一片渔火

背后是一路蹉跎

日子还在继续前行

近了我们的风景

重了我们的心情

依旧是二十岁的梦颖

胸中是一块明镜

手里是一程伶仃

年华还在渐渐衰老

富了我们的苦恼

褪了我们的英豪

还是那二十岁的石桥

彼岸是一川烟草

水上是一溪寂寥

呵,年轻人

不管你身在何方

不管你身居何职

不管你是商贾巨头

还是业界精英

不妨回头

看看这方沃土

呵,朋友啊

不管你进军政界

还是跻身科研

不管你异国深造

还是本硕在读

不妨回头

看看这方沃土

回头,看这方沃土

耳边又响起九月入学的脚步

懵懂的脸写满了迷茫和愁苦

西外啊

是您卸下我这一肩重负

回头,看这方沃土

眼前又看到志愿者的笑容

炽热的心温暖了三九寒冬

西外啊

是您赋予我这一份殊荣

回头,看这方沃土

答疑解惑,言传身教,著书立说

满园桃李结硕果

西外啊

是您指引我书山耕耘,

学海掌舵

回头,看这方沃土

嘘寒问暖,设身处地,

排忧解难

一腔热情驻心间

西外啊

是您教会我仁和谦让,

心宽体胖

记得您说,爱国

看吧,飘扬的五星红旗如同燎原烈火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执着

记得您说,勤奋

看吧,小小的蘑菇广播仿佛雁叫霜晨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精深

记得您说,博学

看吧,雄伟的图书馆里我们查漏补缺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神怡心悦

记得您说,创新

看吧,肃穆的科研室内他们忘食废寝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与时俱进

回头,看这方沃土

已是新人旧路

俯身近看

爱在西外深处

回头,看这方沃土

依旧老马识途

倚楼远观

爱在西外深处

轻风物语,犹记当年风景

雨露朝阳,最是西外情深

让我们一起

回头

看看这方沃土

西安外国语大学60华诞征文获奖名单

特别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公示如下:

特别奖(3篇):

《浪淘沙·寄语校庆 》张风海 (原党委书记)

《关于对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的文化自觉与增强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建设一些想法汇报》范玉柱(离休干部)

《贺母校钻禧大庆赋》苗浩(艺术学院)

一等奖(5篇)

《西外花甲赋》 陈思(中文学院)

《活着在西外》 王宗军(思政部教师)

《回头,看这方沃土》 张飞虎(英语教育学院)

《一个种在西外的梦》 廖晨(英文学院)

《六十载 如花绽放》 钱瑛 杨影 杜昊(中文学院)

二等奖(10篇):

《西外·家园》 王敏(中文学院教师)

《我与西外的前世今生》 杨云芳(图书馆教师)

《辉煌六十年——风雨西外,甲子荣光》 王韩笑(英语教育学院)

《西外序》 索攀(中文学院)

《与您同行》 靳倩(汉学院)

《甲子风雨路》 海向琴(中文学院)

《梦颂》 李静(中文学院)

《六十载经风历雨,耕耘者桃李满天》 梁依妍(英文学院)

《辉煌六十年》 毋璠(英语教育学院)

《我爱西外》 刘亚倩(英文学院)

三等奖(20篇):

《我与西外同行》 闫琳(东语学院)

《难以割舍的情愫》 黎丰艳(新闻与传播学院)

《我们》 刘恋(高翻学院)

《峥嵘甲子 日月荣光》 马石榴(中文学院)

《忆往昔六十年已过,薪火传源远流长》 张芳翡(英文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六十年峥嵘路》 马帅萍(英文学院)

《桃李满庭堂华彩展容光》 罗倩(中文学院)

《桃李芬芳 六十华诞情》 杨燕(英文学院)

《春风化雨,泽被天下》 王东(英语教育学院)

《六十载流光溢彩铸辉煌》 陈巧彬(中文学院)

《阳光,斜射45°角》 李璟函(中文学院)

《我与西外同行》 于琰(东语学院)

《我爱我校》 丁文栋(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献礼母校,致意青春》 程璞(中文学院)

《写给我亲爱的西外》 严静(英文学院)

《最美的相遇》 常小艳(中文学院)

《点滴西外情》 黄浓秋(西语学院)

《我爱我校——母校印象》 舒典(英文学院)

《六秩峥嵘,继往开来》 班丽娜(思政部教师)

《西外的四季》 陈芳(中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电话:029-85319227  电子邮箱:wxyb@xisu.edu.cn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版权所有 2019-2020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