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缘,妙不可言

2010-10-01  点击:[]

推开窗看着楼下满眼的绿色,便知道这又是一年军训,又是一年九月。曾经的我也是在这样的九月,伴着明媚的阳光步入学校,从此,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融入了这里的苍穹和青山。

这世间总是有那么多事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这就是缘分。

从在志愿上坚定地写满西安外国语大学,到在专业上写下汉语言文学,我不知道当时是有什么力量坚持着自己的选择,也许是从小对文学的热爱和天赋,也许是在那样一个苍白的年纪对梦想的渴求和追寻。虽然那年我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作文分数却出奇地高,满分60分,据说全省40万考生中,只有两个。

后来我跟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院长说起此事的时候,他笑着点头,欣慰地说:“你要知道,你的卷子可是我们学院批出来的。”后来的后来我才知道了每年黑色六月之后实验楼里面繁重的高考试卷批阅工作,那里寄托了陕西学子的期待和希望,也是这里,放飞了我的梦想。

而这,只是我和这里结缘的开始。

刚迈进大学的学生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茫然,发展方向和加入哪些社团对于我来说都是未知数,看过许许多多的介绍还是不能够清晰地把握大学的脉络,直到他们——2007级中文辩论队走进我们的教室,我就突然觉得找到了归属——辩论,这是我应该去的地方,这里应该是我的舞台。

经过三轮面试之后,顺利进队。学长学姐也对我们进行了扎实而密集地培训,如何立论、如何设问、如何还击,这些在日后回想起来曾经觉得痛苦的挣扎,在日后给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我得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同时,在这里,我发现07级院队的队长曾经跟我参加过同一场全球华人作文比赛并一同杀进决赛,07级校队队长跟我在同一个舞台上进行朗诵,我们曾用过同一份稿件,同一支话筒。这些都像一连串惊喜冲击着我的脑海,那是我第一次深刻地感觉到我来对地方了,大学、学院、专业都跟我契合地天衣无缝,在这里我不再有高中时候的挣扎和痛苦,而是充实饱满,一心一意地学习和生活。

大一初期的辩论队生活给了我良好的基础,这里的生活成了我笔下最好的素材,而杂志社的编辑也乐于看到我如此亲和的文字,文学梦在大学得以延续。参加健美操比赛时候流下的眼泪和汗水,为了中文演讲比赛一遍遍练习的劳累,都成了我大一生活中一笔笔宝贵的财富,而当我终于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接过中文演讲比赛第一名证书以及最佳创作奖证书的时候,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扎实的努力和所得到的收获往往是不成正比的。因为付出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收获,那么在大学的路上,我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转眼就是大二,走在学校里开始被称作学姐。曾经接受训练的我们如今要给学弟学妹培训,心里还是有一丝惶恐,然而辩论这条路,我一直在坚定地走着,也越走越宽。伴随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机会也越发增多,我在大二第一学期末我在学长的带领下赴京参加了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IDEA中英双语国际议会制辩论赛,这是我第一次出省比赛,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议会制类型的比赛,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犯憷。幸运的是我们一路过关斩将走到了最后,我也拿到了我第一个全国级别的最佳辩手奖杯,从主办方接过沉甸甸的奖杯时,心里的温暖足以抵御满城的风雪。

万里雪飘之后迎来了春暖花开,在团委的谆谆教诲和学长的殷切嘱托下,我接手了校辩论队,正式成为第十一届校辩论队队长。然而那时我的心情却并不轻松,上学期因为甲流而搁置了的比赛,辩手们因为严寒而松散了的训练,省级“秦风杯”比赛开赛在即,世博辩论大赛又如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世博会志愿者的招募也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我每天都恨不得将自己分成八份,去处理好自己所有的事情,然而幻想终归只是幻想,生活还要不断地继续。

世博辩论大赛时我们不仅是参赛方,更是主办者,这就对于我们整支队伍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校方特意外聘了经验丰富的教练对我展开了密集培训,在教练的带领下,在所有队员的努力下,我不仅看到了曾经辩论辉煌时期的掠影,更从全新的角度走向辩论,认识辩论,那些讨论辩题的日子,那些不眠不休的日子,那些欢笑,那些疲惫,那些我们在镜头下面指点江山的气魄,都镌刻进我心中最深的角落。

佳音频传,喜讯迭出,在今年内的四月末五月初,我得知我从8626人中脱颖而出,成了57名陕西省园区志愿者中的一员,即将于8月份服务世博。一个月后我们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镜头下捧起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高校世博辩论赛西北地区冠军的奖杯。

几乎是放下了奖杯就立刻换上了碧绿的世博志愿者的制服,今年八月,在团省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57名志愿者乘上了南下的列车,在西安已经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这些被戏称为“小白菜”的志愿者却顶着高温开始了世博园里的生活。

经历过志愿者服务的人都知道,即便是之前的选拔再严格,其实志愿者从事的都是类似于指路、讲解这样平凡的琐事,没有一件惊天动地。其中的考验就是在于你是否能够坚持,能够在不断地重复回答中令所有的游客满意。

在我的服务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陕西服务周期间的两位游客,一位是一位日本的阿姨,而另一位则是一位旅美华人。他们都不会中文,却在我的帮助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讯息。

那位日本阿姨非常谦和,同时也很腼腆,她对着自己的节目单踌躇好久,左顾右盼却不敢向别人求助。我主动走到她身边,用英文问她是否需要帮助,看着她依然茫然的表情,我指了指舞台,又指了指手表,想表达她是否需要演出时间方面的讯息,果不其然,她眼里开始有了光,迅速地点头,用手指了指1又指了指2,我立刻明白她是想问演出时间是一点还是两点,我比着节目单的节目一条一条详细指给她看,没有通过语言依然清晰表达了下午两点节目开始的意思,她一边连连说着“a ri ga tou”(谢谢),一边向我鞠躬,那温柔的笑容让我想到了徐志摩的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而另一位旅美华人的问题就比这位日本阿姨稍稍复杂一些,他完全不懂中文,却又想从宣传册中了解陕西,了解长安。这时,我曾经学习过的导游词就派上了用场,我根据图册资料向他一项一项地介绍人文长安、山水秦岭的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从黄土地说到兵马俑,从钟鼓楼说到华清池,他一边看着图册一边频频点头,然后微笑着看着我说:“离开上海之后,我的下一站就是陕西。”

其实这些点点滴滴都是小事,但是当向你求助的游客满意离去,而你也向世人宣传了你的家乡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感觉到,在那一刻,你不仅是你自己,你是陕西甚至中国的代言人,而那些千千万万的游客会从你的眼中读出三秦儿女的豪迈,和炎黄子孙的热情。

14天的服务很快过去,我们于 9 13 重返家乡的怀抱,也给我的大二生活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春去秋来,又是一学年伊始,曾经的荣耀已经成为落英,缤纷在身后的岁月,志愿者的生活让我学会感恩,辩手的生活让我学会拼搏。而眼前的生活,却是我们要不断继续努力追寻的,脚踏实地的理想。


(作者:张云,系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生,校辩论队队长,上海世博会志愿者,2009-2010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电话:029-85319227  电子邮箱:wxyb@xisu.edu.cn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版权所有 2019-2020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