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光
“献给我的孩子。最暗的夜,最亮的光。”
——《通天塔》电影结束后显现出的一段字幕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做通天塔,它通向的是一个没有误解,没有障碍,没有伤害的光明之塔。人们能够和谐融洽,不因文化和国界的而产生差异的无疆地域。它是人们看到未来信念的钥匙。所有的误解都会因为爱而一一化解。
「千惠子」
爱,却苦于无法沟通。就像千惠子一样,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关上了自己一扇心门。她爱父亲却苦于无法表达——父亲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为了找寻自己的价值,亦或是一种“存在感”,她开始纵容自己,用身体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以满足自己内心的空虚。让人痛心的是,靠近她的人总是又快步走开,只因她是个聋哑人。当她找到所谓的朋友时,她得到了她以为的快乐。可在越快活的时候,越是感觉寂寞。嘈杂的舞池中,千惠子陶醉了,释放了,忘却了,转醒了,看清了,同时也迷失了自己。
她的依靠在哪里?见到朋友似醉非醒的满足神态,她才发现她什么都没有得到。于是找到了那个警察。她的目的很简单,她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慰藉。当她发现警察能听她胡吹的母亲的死因,她开始第一次被人重视,终于有人能聆听她愿意倾诉的。于是她又开始了大胆的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勾引他。当警察不为之所动拒绝了她但还是拥抱了她,为她披上了自己的制服,她才终于明白,终于感受到这种爱,不同于那些男孩子是游戏似的感情,她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关心。这也使她在后来能打开心房,去面对自己的父亲。也许事情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只要这种爱还在我们心里。
「兄弟」
摩洛哥的兄弟也是一样的。
在最起先父亲得到枪时,哥哥和弟弟争抢着要试玩,哥哥枪法没有弟弟准,于是打赌说枪的射程没那么远。弟弟为了显勇,朝着巴士开了一枪。明明射中了,可谁还都不知道。于是平静的湖面被枪声打破了。而他们从电视上看新闻时才知自己闯了大祸。不安使他们幼嫩的脸上写满了惊恐。不告诉爸爸,把枪藏起来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唯一能想到的。
当他们被父亲发现真相,开始了指责和漫骂,然后到打架。其实事情的发生,远不应该由幼小的孩子们来承担,难道只是他们贪玩的错吗?只是他们年幼不懂事的错吗?难道把枪这种危险武器交给孩子们的父亲就没有责任吗?看着亲兄弟为了彼此而打架的这一幕谁看了都会有点心疼,毕竟他们只是孩子啊。
最后他们逃脱警察的追捕时,我们又看到了血浓于水的一幕。当他们被警察追捕得逼上绝路时,“砰”一声,枪响了,弟弟忍受不了父亲和自己一起受苦,他举起了枪进行反击。然后我们又听见“砰”的一声比刚才那声还要响。然后哥哥倒下了,弟弟本想以武力还击的梦破碎了,父亲叫着别开枪别开枪。弟弟仇恨地望了望警察,又担心地看了看血越流越多的哥哥,最终放下了枪,哭着说:请救救哥哥吧!我不想让他死!是我开的枪,让我代他死吧!
谁看了这一幕都会泪留满面的吧。毕竟这么小就要承担那么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管是谁的责任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哥哥已经不在了。同时似乎又折射出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是我们自己在不停地在重复着相同而愚蠢的事情。接连不断的战争冲突,无家可归的穷人们,一些口角,一些制裁,一些仇恨。什么时候才能醒悟过来呢?难道是和弟弟一样,失去了最重要的人时才开始投降?
我们期盼着有一天,爱让我们化解了一切。
「这时才发现」
冷漠。
夫妻之间,曾经的爱化为冷漠时,几乎已经无可挽回。就算挣再多的钱,有再大的房子,有更多的孩子,那又有什么用呢?
坐在一起,却无话可说。而当妻子血流不止时,却又担心妻子无法再说。
妻子嫌喝当地的水都脏。而当妻子疲倦地无法动弹,丈夫能不嫌脏帮助妻子PISS。
爱也许一直是在他们的心里,可能时时间长了,没有了激情,慢慢地沉到了心底。可是,事实上,他们却无法离开彼此。妻子是多么地希望活下来啊!而为妻子奔波时,丈夫才感到自己尽了责。他也不希望她离开自己。
这时他们才发现,爱,心底的爱,让他们感受到是如此的需要彼此。
相视一笑,则是最好的语言。
「寻找」
愉快的婚礼后必须把孩子送回家。
出境易入境难。
为了逃过多事的盘问,司机方向一打,开往了黑夜中的荒路。
不知向哪,只知向前。
逃到末路,只能走在恐怖的夜晚。但是依然有一双大手,安慰着说,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白天来临,面对的时炎热。仅有的水给了孩子,让他们坐好,自己去找救援。任凭太阳把自己晒得面如土色,嘴唇龟裂,步行到鞋也磨破,脚也出泡。迈着蹒跚的步子,只知向前。得到救援的那一刻还是想着那两个非亲非故的孩子。即使带上手拷,也愿意继续寻找。发现孩子不在原来的地方时,脸上写满了母亲丢了孩子似的焦急。“请你一定要找倒他们,一定要!”跪下失声痛哭,任凭怎么拉也拉不起来。
那种爱已经超越了一切,她爱孩子,爱的是和自己只有雇佣关系的孩子。
「尾声」
虽然通天塔没有建成,但不妨碍爱之光照进我们。
也许总有一天,爱的灯塔会造好。只要依然有这么多人充满了爱。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一代?
我们是什么样的一代人?这个问题的思考从看《香港制造》的时候就开始在我脑海中浮展开来。在《香港制造》的结尾,回归前的香港电台里播放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经典教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讽刺的是,阿秋,阿屏,阿龙,阿珊,这些年轻的太阳,却都在尚未升起的时候堕入了地平线,再也无法升起。我们可以说他们堕落,没志气,没有面对生活的勇气,但如果换作我们的青春面临如此考验时,谁也料不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就好像中秋所说,其实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没有。青春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包含了太多人为的定义。我们可以说它朝气蓬勃,也可以说它残酷无比。然而因为我们年轻,未经历过世事的太多雕磨,于是我们得以用属于自己的方法来面对这个世界,是挑战它,还是被它玩弄,其实都在乎于自己。
我们也许会或甚至不可避免地再一次陷入迷惘,成为新世纪迷惘的一代。与上世纪初在战争年代中的迷惘青年相比,我们虽然生活在富足和相对稳定的物质社会里,可是却面临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这些不确定使我们感到空虚而无所适从,有时甚至感到恐惧。我们看起来各个都锋芒毕露,外表闪亮无比,就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背负着各自的希望,家庭的希望,社会的希望。当我们准备走向这个社会时,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员,世界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而此时,一个AV女优用甜甜的声音告诉我们:当我们相信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相当重要的时候,其实这个世界才准备原谅我们的幼稚。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有时候真的很幼稚:读了书,到了出来做工的时候,发现一肚子书本的东西找不到勇武之地。大家都是大学生,在同一个地方,人家就在做大事,我们就懂得看人家的波有几大。我们是自私一代,fucking poor generation,凡事先为自己着想,就像《AV》中的四个大学生,为了跟AV女优上床,借“青年自雇计划”之名取得贷款,假装聘请日本AV女优与他们一起拍片,来满足他们甚至不能称之为梦想的梦想。他们玩世不恭,自作聪明,甚至有些犯傻,可是他们至少有一点是值得尊敬的,就是他们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的方向。至少他们开始意识到,在人生美好的青年时代,总要留下点值得追忆的事情,到自己老了,老得忘记了曾经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还可以记得自己曾经有过的这次追求,也许就从那时起,他们才开始告别幼稚和迷茫,找到生活的希望。
是的,其实我们并不迷惘。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事物。AV只是一个表象,一个也许在心理上能够被最容易失去方向的一些人所接受和理解的表象。正统的电影常常塑造出一些假象,社会青年对人生充满迷茫,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往往有雄心抱负。而事实是,当现在的大学生从象牙塔里钻出来走进社会的一刹那,他们也许比电影中的人更加彷徨和不知所措。面对众人口中所谓的美好前程,曾经被奉为太阳的他们对这个现实的世界只感到了一片茫然,60年代的《毕业生》里的已是如此,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AV》里还是如此。现实与梦想,终究是相互联系又充满了矛盾的两个词。而我们到底是要对自己负责的,对自己的梦想负责,对现实的境遇负责。生活有时就是这样,不留一点余地。《AV》里面四个男生各有心事,以为把事情解决的很彻底,以为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以为遇到了纯真的爱情,到头来却发现,其实一切都被外人看的清清楚楚,自己不过被当作棋子一样被人玩弄了一番。这恰恰是我们这一代的缺陷,而我们呢,依然对此义无反顾。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这一代的多数人成长在幸福中,在正式进入社会前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书写我们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不需要像学生运动一般波澜壮阔,也不需要像《AV》一般玩世不恭,但是却依然会异常精彩。常有人说我们是长在温室里的一代,而我们在温室中看到世界,再慢慢的伸手触摸它,趁早储存起满腹傲气和精力,到走出温室后陪着现实慢慢消磨打拼。凡是需要过程,我们不是万能的一代,不是最完美的一代,也不会是fucking poor generation。我们就是这样,在一片宠爱和争议中慢慢长大,而不管我们曾经怎么玩世不恭,怎么愤世嫉俗,怎么娇生惯养,怎么慵懒物质,该我们面对的现实终归要我们自己去面对。我们可能会感到痛苦,迷惘,绝望,或者无所适从,而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