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四年,点滴生活历历在目,无论时间怎样匆匆流逝,总有一些往事是我们不曾忘怀……
2004年9月,告别父母,一路向西,来到了以前只在历史和地理书中学到过的京城长安。路上一直在想象着西北的风土人情,憧憬着大学的美好生活,心头忽然涌起一股“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热情。初到西安,那份特有的炎热与高温着实考验了我,这也给我留下了对西安的第一印象——中国的又一个火炉。当然,古城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置身于汉唐大地,感受巍巍中华五千年的雄风,我开始了人生逐梦的旅程……
报到后第二周,我开始担任班长,这给我提供了和全班同学交流的平台。第二年的评优时,我们39个兄弟姐妹靠着团结与努力,换来了 “校级优秀班集体”那份至高的荣誉,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班长这个位置上,自己一做就是四年。四年的背后,有汉语言文学一班同学的默默支持,谢谢。
2004年12月,文化传播学院&旅游学院合办迎新晚会。我第一次走上了大学晚会的舞台,并且作为唯一一名大一的主持人和几位当时的学长、学姐搭档主持,虽然不是很成功,表现还很青涩,但至少我已经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于是我努力着……
2005年1月,大学第一次期末考试。每个初到大学的人都会很随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就如当时伊沙老师当时说的:轻松三个月,紧张一个月,便结束了一学期的生活。当看到好多题目都似曾相识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时,方才意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至少多学点东西总是没有坏处的,知识早晚都会用的。
2005年3月—2007年6月,学生处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实习。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和实践。这也为自己后来签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我很感谢那段虽很忙碌但却充实的生活。
2005年6月,参加首届全国青年普通话演讲大赛。从小便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手持金光闪闪的话筒,将自己的声音传递。为了儿时的梦想,我积极参与到比赛中,准备的过程很是辛苦、忙碌,但想到这是在梦想的路上前行的时候,我便忘却了苦与累,最终的成绩还算比较满意。至今还记得当时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在西部闪光。梦想的路又近了一步……
2005年9月,搬迁新校区。这是属于2004级所有同学的记忆,还记得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校园里除了几棵低矮的小树外,几乎再见不到绿色。校园外也不如今天这样“繁华”,但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这乡村生活的三年,我们一同见证了学校飞速发展的三年。忽然想起那句比较愤青的口号: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西外同发展。
2006年4月,升大庆典。每一个西外人都不会忘记,经过50余年发展的西外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新起点。升大庆典那天天气依然酷热难耐,但没有任何人有怨言,因为那是一个历史都将铭记的时刻、属于每个西外人的光辉时刻,我们也会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间——西安外国语大学。当然记住的还有庆典后那全校万人大会餐,谁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06年5月,主持女生节。这是第一次主持学校级别的晚会,从初赛到复赛,再到最终的总决赛,我们共同见证了天使蜕变的过程。此后,自己陆续主持各类晚会、庆典30余场次。这一路走来,收获着、感动着……
2006年9月,负责学生会工作。经常听到很多同学抱怨学生会的工作如何空洞、如何乏味,但我想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感受到那份充实和磨练。虽然工作很细微、繁琐,但从中所得到的锻炼和收获将会使你受用一生。也许观点不完全正确,但至少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所以我很感谢学生会的工作所带给我的一切……
2007年4月,参加“金话筒”主持人大赛。这是首届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是为全国广电系统选拔培养主持人的比赛。从报名开始,到预赛、笔试、100进60、60进40等等一系列的比赛,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战,面对的压力也更大,本想一路走到最后,但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比赛,这是我至今仍深感遗憾的事情。
2007年7—9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实习。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暑假,留在了西安,在市外办做实习秘书。两个月的锻炼,虽然略显单调、枯燥,但却受益匪浅。
2007年10月,签约。在一个偶然的时间遇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经过简短的交谈,递交平时自己积累和撰写的材料,便得知单位同意录用。于是自己也就糊里糊涂的加入了那传说中的国企——中国石油。事后,有很多同学问我是怎样抓住机会的,我只说:时刻准备着……
2008年5月,毕业论文。大学时代的最后一次作业,也是对四年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黄世坦老师的悉心指导,老师的那份敬业与责任心让我备受感动。
人们常说,四年一梦。今天,当我们的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当我们站在大学与社会的交接点蓦然回首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太多太多,我们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在不断的成熟成长。也许有一天我们都已变老、也许多少年后我们记不清同学的姓名,但我们会永远记住自己在西外度过的四年美好时光和这段难忘的青春岁月。无论我们以后走的多远,飞得多高,我们会时刻向母校的方向回望,因为这里有我的第二故乡。感谢一路上给予我无限关怀的老师和同学,感谢母校给我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平台,更感谢伴着我的梦想一路前行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作者:王明明,系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08届毕业生,学院第一届学生会主席,现就职于咸阳市人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