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文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

2021-12-21  点击:[]

12月17日,我院在JE126会议室举办了文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此次读书会分别由我院研究生吴甜、闫哲、高渊圆、王峥、郑雅方和王黎明主讲,特邀嘉宾张保宁教授、赵周宽副教授出席,全体文学类研究生通过线下及线上的方式参加。会议由2021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王德德主持。

             神话的重构与神性的呼唤——评阿来小说《格萨尔王》

闫哲  

闫哲通过分析阿来对《格萨尔王》这一英雄史诗的重述,用后现代的话语向我们证明了史诗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闫哲通过探索阿来的重述是新颖的、颠覆的,他用解构的话语将史诗《格萨尔王》中每一个人物、事件、以及意义加以重构,使“神”有了更多的“人性”。他指出阿来也期望给后现代中或萎靡、或高傲的人注入一丝“神性”。这种神性是关乎价值信仰、合乎自然生态的,也是超越人性的。他通过分析阿来对《格萨尔王》的颠覆式重述,来探寻人类在这个神性失灵、人性沦落的后现代应持的姿态和立场。闫哲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承载着厚重文化和人类记忆的史诗,将会在今后持续焕发它独有的光彩,照耀人类在未知的历史中继续跋涉。

“头顶的树冠”与“心中的道德律”:《西京故事》的生态伦理解读

郑雅方

《西京故事》作为陈彦最经典的剧作“西京三部曲”之一,被改写成长篇小说,其小说中丰富的思想意蕴与饱满的人物形象在广大民众中备受好评。郑雅方以生态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紧扣大地伦理的三分法,探究作品中所隐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生态伦理关系,从而揭示自然生态的破坏必将引起社会生态的失衡,而社会生态的失衡又必然导致人的精神层面的异化,彰显了作家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生态伦理关怀。


“表象”到“显现”:马丁·泽尔“显现美学”的审美倾向

吴甜

吴甜从“显现美学”是21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泽尔为了应对当下艺术对传统美学日益偏离的现象提出的一种以“显现”为内核的新美学方面做了报告。她指出这种新美学将美学的内核由传统美学所关注的“表象”转移到“显现”上来,而“显现”在本质上则具有着临时性、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吴甜表示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始终关注着审美的当下性,是一种注重过程的美学,因而在深层意义上,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是一种动态美学、时间美学、事态美学。

新诗的发声:声音传统的重新发现

高渊圆

随着文学媒介的转型,诗歌书写伴随着印刷技术而凸显,而诗歌以声音为载体的传统逐渐后移。高渊圆主要从中国现代新诗,尤其是口语诗的出现,打破了旧体诗僵化的固态形式,重新发现诗歌的口头传统,恢复诗歌的声音,以活态的样态革新了诗歌阅读和诗歌批评的视域,使诗歌重新回到其得以产生及生产的环境等方面做了报告。她通过新诗的发声,从诗歌能指的声音维度凸显了文学语言的特质。她指出这本身是对文学语言传统的回望和反思,以激活诗歌所逐渐失落的活性,重置诗歌的阅读方式和批评取径。

          身份文化的记忆书写与“再现”的集体反思——《一个欧洲人的悖论》的询问

王峥

王峥通过分析克里蒙托维奇的《一个欧洲人的悖论》构建在主人公约瑟夫的记忆之中,探索“再现”回忆展现人们在“现在”理性的支配下对于过去自身归属的摇摆失衡问题。他指出记忆的危机与记忆主体的身份认构泛化到日常生活之中,记忆危机的焦虑与身份“定位”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求明确公私域边界模糊引发的认同焦虑。王峥分析小说中面对怀疑情绪的不确定性与无助感,在个体与集体的归属关系中探讨真正动摇个人身份的认同模式。他在小说作品的层面上梳理“现在”理性与“经验性”记忆传统的对立,找寻身份认同散失下的集体意义。当人们一直回忆某些过往与经历,而这些过往经历的过程性与“现在”产生“他者的见证”时,这样的主体面临的问题就是对于自身的重构。他表示“再现”才能使人们对“现在”有个人的身份约束力,并对未来有着新的预期希望。

叛逆与对话——从冯唐译《飞鸟集》看译者主体性凸显

王黎明

王黎明主要从冯唐翻译的《飞鸟集》中来看待译者的主体性。她从冯唐译《飞鸟集》“创造性叛逆”的产生、“有我”:解构和对话的过程以及极端个人化的诗意偏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她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创造性叛逆”,在实际的翻译中,创造性与叛逆息息相关,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尤其是在诗歌的翻译中更为突出。接着她通过对比郑振铎与冯唐对《飞鸟集》的翻译,阐述了冯唐对《飞鸟集》的解构,其在翻译的过程中,忽略介词、连词等,突出了对个人主体性地位的追求。最后,她讲述了冯唐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加追求音调上的押韵,导致了诗意的偏离甚至消失,并表示对于冯唐的翻译,我们如何看待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特邀嘉宾张保宁教授和赵周宽副教授分别对同学们的分享做了精彩的点评。张保宁教授最后对此次读书会给予了肯定,他表示这次读书会专业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藏族英雄史诗的解读,也有对美学、生态伦理、诗歌及欧洲文学等的阐述,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热情,开阔了同学们的读书视角,更为大家提供了读书的方法和思路。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电话:029-85319227  电子邮箱:wxyb@xisu.edu.cn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版权所有 2019-2020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