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本科优秀论文展 文学类

2010-06-22  点击:[]

历届本科论文展(文学类)

1.郭航庆:昆仑奴面具,唯美的爱情——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面具”意向分析

参考文献:

郑重,王要.大明宫词[M].人民文学出版社.

(奥)弗洛伊德著,陈焕文译.梦的解析[M].中央编译出版社.

(美)弗洛姆著,刘福堂译.爱的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友鹤.唐宋传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春时.文学理论编程[M].北京出版社.

赵少华.中国面具皮影[M].五洲传播出版社.

2.翁颖超:大智若愚——以《尘埃落定》和《爸爸爸》为例探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异人”形象

参考文献:

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M].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阿来.尘埃落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

韩少功.韩少功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1.

王毅.西方现代文学名作选读手册[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9.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刘忠.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事与性别[M].北京: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3.4.

3.张少博:鲍照矛盾心态初探

参考文献: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苏瑞隆.鲍照诗文研究[M].中华书局,2006.

李安纲.儒教三经——易经[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梦稚.鲍照诗歌中寒士心态探微[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董晓荣:《牡丹亭》与“小资”——论《牡丹亭》和现当代“小资”作品的异同

参考文献:

雷世文.相约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世界[M].华夏出版社.

汤显祖,徐朔方.汤显祖全集[M].北京古籍出版社.

汤显祖,徐朔方,杨笑梅.牡丹亭[M].人民文学出版社.

5.刘丽红: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参考文献:

房玄龄.晋书·阮籍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刘孝标.世说新语(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2.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7.

陈延杰.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杜维末,陈新.欧阳修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汪绍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许学夷.诗源辩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葛晓音.八代诗史(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

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源论(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杨文铮:《堂吉诃德》中的道德观

参考文献:

陈众议.西班牙文学大花园[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杨辛.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48.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3.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53.

(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傅东华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506-507.

聂珍钊.关于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1).

钱中文.守望精神的家园——谈谈文学与道德,人民日报,2001. 5.13.

7.林鹏:在变老之前远去——于生命体验中追寻诗心归属——以《乡村教师》为突破口观看马骅雪山短歌中的山水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张德瑞.诗与非诗[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1.

雪山短歌诗组我最喜欢的

雪山短歌诗组春眠

简政珍.现实与比喻——台湾当代诗的意象空间[M].摘要.

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6.

魏饴.诗歌创作的艺术与智慧[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1.

8.田艳:宋人山水词中的自然、人生、历史内涵——以潘阆、林永、辛弃疾为例

参考文献:

谢桃坊.柳永词鉴赏集[M].巴蜀书社,1987.

辛弃疾词鉴赏[M].齐鲁书社,1986.

詹福瑞.中国古代文人心灵史丛书[M].河北大学出版社.

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M].中华书局,1995. 4.

白寅.心灵化批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刘瑛:看《诗经》中男女择偶标准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参考文献:

郭竹平注释.诗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陈戍国校注.诗经校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游国恩,王起.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0.何彪:论梦窗词的色彩表现艺术

参考文献:

朱祖谋.强村丛书,梦窗词集跋[M].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叶嘉莹.迦陵论词稿·碎拆七宝楼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戴士和.画布上的创造[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仨丹.谈梦窗词之色彩意象[J].语文学刊,1990.

俞朝刚,周航.宋词观止[M].2001.1.

吴慧娟.唐宋词审美观照[M].学林出版社,1999.8.

11.李淑敏:论中国新诗发生的两个起点

参考文献: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85,(5).

王富仁.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J].天津社会科学,1996,(4、5).

龙明泉.中国新诗的现代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J].创造周报第4号.1923.

艾青.《诗与时代》诗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胡适.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M].中国新文学大系·理论建设集,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

12.王文静:用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试析孙悟空的成长

参考文献:

谢群山,王远舟.在魔界、人届、神界走来走去的典型——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解构《西游记》形象[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

宁荣升.《西游记》精神分析之旅[J].江西社会科学,2004.7.

刘军华.从孙悟空形象的人生历程看《西游记》的生命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9.

刘戈.孙悟空生命历程的精神启示[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

范义臣,林伦才.亦儒亦佛的率真个性——试论孙悟空个性的儒佛因素[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2.

13.陶情:用笔探寻生命的哲理——张承志《金牧场》解读

参考文献:

朱向前.生命的沉入与升腾——重读《金牧场》及其评价[J].当代作家评论,1995,(1).

吴亮.《金牧场》的精神哲学[J].上海文学,1987,(11).

高秀芹.重复与递变——从《金牧场》到《金草地》[J].小说评论,1996,(5).

容本镇.《金牧场》:文学高原上的雄奇的雪峰——张承志小说论之五[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张远山.张承志——一个旧理想主义者[J].当代作家评论,1996,(1).

14.何孟:论张爱玲小说中时间观及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冯爱琳.时间意识与张爱玲小说艺术”[J].惠州学院学报,2003,23(1)45-51.

李建英.论张爱玲的时间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2,(2).

东红.过去——现在——将来[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5,(3).

马丽.循环时间观与宿命式的荒凉[J].南方论坛,2003,(5).

毛克强,袁平.当代小说叙述新探[J].当代文坛,1997.

15.宫轶:《雷雨》中繁漪的女性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曹禺.雷雨选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田本相.曹禺剧作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张耀杰.戏剧大师曹禺呕心沥血的悲喜人生[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钱谷融.《雷雨》人物谈[J].文学评论,1962.

16.李林影:浅析“弗洛多”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卢梭著,黎星,范希衡译.忏悔录[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树仁译.狄德罗·拉摩的侄儿[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丁棣译.托尔金·魔戒之魔戒再现[M].译林出版社,2005.

17.刘随林:浅析《人生》中失衡的爱情及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路遥.人生[J].收获,1982.

路遥.路遥中短篇小说·随笔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王晓雯.《人生》漫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9.

李劼.高加林论[J].当代作家评论,1985.

郑万鹏.中国当代文学史—在世界文学视野中[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18.文瑞英:重估《茶馆》主题:对新生人民政权“怀疑与彷徨”的反弹——兼论1950年代老舍以及中苏文艺界的写作状态演变

参考文献:

孙洁.世纪的彷徨·老舍论[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

关纪新.老舍评传[M].重庆出版社,2003.

舒济编.老舍幽默诗文集[M].海南出版社,1992.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9.王凯娟:浅析中国茶文化

参考文献:

王从仁.中国茶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孟良.中国茶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

李莫森编注.咏茶诗词曲赋鉴赏[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关剑平.茶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

郭丹英.儒、道、佛与中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92,(4).

姚伟钧.茶与中国文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95,(1).

20.孙阿妮:浅析莫言作品中的叙事视角——以《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为例

参考文献:

莫言.红高粱家族[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伍晓明译,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罗刚.叙事学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马原.虚构[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21.龙芙娟:《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参考文献: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罗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与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丁芸.英美文学研究新视野[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富华.活在名著中的女性[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22.孙亚香:直逼现实的厚重小说——范小青长篇小说《女同志》的叙事内容

参考文献:

洪志刚.文学报[J].2006.转引自《中国青年报》阅读周刊2006.5.29.

鲁迅.什么是“讽刺”——答文学社问[M].且介亭杂文二章.

本雅名.本雅名文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范小青.女同志[M].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张爱玲.谈女人[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23.陈琰:论生态意识在电影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傅华.生态伦理学研究[M].华夏出版社,2002.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出版社,2003.

陈力君.中国电影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匮乏[J].临沂师范学院学》,2006,(1).

田文富.现代环境伦理的时代意蕴及其价值观创新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2006,(3).

24.王雪蕾:息壤九州——“鲧禹治水“神话浅析

参考文献: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闻一多.天问疏证[M].北京:三联书店,1980.

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3.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丰华瞻编译.世界神话传说选[M].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

25.范超:任性生存——苦难下合理的生存哲学——试析余华80、90年代小说

参考文献:

列夫·托尔斯,泰许海燕译.人生论——人类真理的探索[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第3卷)[M].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余华.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44.

叔本华,范进等译.叔本华论说文集——悲喜人生[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余华.鲜血梅花往事与刑罚》[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72.

余华.现实一种《现实一种》[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51.

余华.世事如烟《死亡叙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27.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前言》[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余华.活着[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黎鸣.问天命(第三部)——悲剧的源流[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26.赵瑞娟:人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征服——通过对《苔丝》的分析看哈代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哈代,张若谷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华南十二院校编写组.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第四册)[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刘文荣.十九世纪应该小说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吴富恒.外国著名文学家评传[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27.臧彤:凤与凤文化

参考文献:

庞进.凤图腾[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香港:商务印书馆,2007.

田文棠.中国文化源流视野[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28.王庆玉:痴心女子古来多.花自飘零情自流——探讨《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

参考文献: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郑振铎.文学大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郭竹平.诗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罗婷.女性主义文学[M].东方出版社,2004.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电话:029-85319227  电子邮箱:wxyb@xisu.edu.cn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文苑南路      邮编:710128 版权所有 2019-2020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