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白日,书心两相成
--访我院副院长董佳老师
教师简介:
董佳,女,陕西西安人,201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为本科生开设“现代汉语”、“应用语言学”、“语言学概论”、“西方语言学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语义学”、“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语言学方法论”等课程。
董佳老师注重研究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发表论文如:《汉语因果复句的原型表达》、《宋词中的颜色词语》、《古典诗词中颜色词的语义特点》、《宋词中颜色词的审美功能》、《浅析宋词中的颜色词“青”》等。
三月里,和煦的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不浓不淡的季节里,记者来到我院副院长董佳老师的办公室。一进去记者就发现老师正在给两个学生耐心地解答关于考研的问题,在细致的解答后,董佳老师就紧接着接受了本次采访。
立身行己,终始如一
董佳老师曾多次在不同学报上发表过论文,随着即将到来的毕业季,毕业生论文也即将进入收尾工作,对此,董佳老师建议道:“其实我现在发表的大多数论文都是从我的博士生论文里拆出来的,相信很多老师后期发表的论文也都和自己的博士论文相关。但毕竟我们当时的情况与现在毕业生毕业论文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当时写论文要考虑后期研究与展开的问题,所以很多论文都是自己博士论文的一个延伸。对于很多大四的同学来说,毕业了不一定会继续深造,假如你继续深造,你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课题,上研究生后,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上深入研究。但是大多数毕业生并不会选择这条路,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对于现在本科生的论文并不是说要展现多少学术上的创新,它更多的是对你们一些程序上的训练。老师看毕业论文,首先看的是学生的态度是否端正,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然后就是在写整个东西时的程序、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论文的格式尤其重要,按照格式来写的论文自然能得到老师的赏识。其实论文写作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教导学生严谨认真的行事风格。同时,利用自己的能力对命题进行分析,在结构规则上流畅合理,论文训练的是大家做事时严谨的态度,是对能力的一种锻炼,因为不管学习什么,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落到实处。并且这种类似科班的训练对我们的工作也有帮助,它可以增加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的能力,使我们有能力在工作中正确对待所接受的指示,从而胜任我们的工作。”
接着,董佳老师又向记者回忆起了她当年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情况。“我记得我们本科当时有很多可以申请的创新项目,我在大二就申请了一个科研项目,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基本上都是在这个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完善的。所以说,不一定要等到大四才开始想毕业论文的问题,现在大一、大二的同学也应该有这个意识。其实从你进大学开始,在这整个过程中,任何时候,你想到了一个事情,或者说你参加了任何一个小的事情,你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不要去敷衍了事,扎扎实实去做这个东西,慢慢地到了大四,你自然就会有像样的东西形成,你就可以拿来做你的毕业论文。其实并不一定到了最后几个月,才着急地想课题,那样其实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没有提前踏踏实实准备的水准高。”
针对记者提及的创新创业项目,董佳老师说道:“其实咱们学院参加学校的这个创新项目,我觉得是不错的,除了科研项目之外,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发挥出来,咱们学院前后几年有好多同学开展的项目都已经申请到省级、国家级,而且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像这种大家都讨论的好项目,就可以拿来作为毕业论文学分的替代。所以大家可以多多重视和参与这样的项目,平时也可以多和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进行交流。我记得我们学院有一个关于对周至县猕猴桃的推广,就是用我们的实际知识与手头资源去解决这些很现实的问题,或是去一些敬老院和特殊的学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选题。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我们是文科相比理科来说在创新这一方面就是弱势了,其实不尽然,文理的存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文科专业,我们可以关注社会需求,用我们的资源和经验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类项目对学术的要求不强,对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适合的。除此之外,咱们学院也有一些专门的学术性问题的研究,喜欢学术类的同学,就可以在这一方面去申请。”
立足基础,育人为本
原人大校长纪宝钢曾说过:“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而不是像工厂一样只重物质产出。”当问到董佳老师对中文学院人才培养这方面的想法时,老师笑着说:“咱们学院一直都很重视学生本身素质的培养,就是尽量能多的给大家创造机会,让大家在实际的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我记得我们当时上学时,很多东西都不需要学生去做,导致我们那一批学生就是比较‘书呆子’气。因为学校好多实际的东西不需要我们去做,好像我们剩下的任务就是‘读书、做论文’,所以我们这一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确实比较差。包括与人交往能力,我觉得都是真正工作以后,才开始慢慢有体会。现在想想,在上学期间,很多时候与人打交道,我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我并没有学过一个很好的方式。但在中文学院,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自己策划,我觉得现在学校给学生创造这么多条件,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去发挥自主能动性。现在的大学已经远远不是以前的那种精英教育,而是一种基础素质教育。大部分同学其实以后是要走向社会工作的各个岗位,跟人去交流,跟这个社会去打交道,早早地有这方面的锻炼,其实对大家以后的发展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关于精英班、重点班的教育方式,董佳老师认为这也是出于一种无奈。就业一直就是一个难题,而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直接的方法,此举也是为了培养更多考研的人,是对学校就业率提高的一种办法。在中文学院工作这么多年,董佳老师也见证了学院发展的过程,虽然中文学院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院系,但在不断的学科发展中,形成了西外中文人自己的性格,谈及中文性格,董佳老师说:“和很多事情一样,中文性格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学中文的人或多或少骨子里都会染上文人的清高,有时候就会有点儿我行我素,但是很多事情都是要从两方面来看的。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完美无缺一样。对于中文性格,中文人有文人的清高,但中文人在一些事情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正是基于这种自信,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寥寥数语,始终面带微笑的交谈,让人如沐春风,更有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风雨如晦,创新前行
“中文学院现有三个专业,两个语言专业都比较新,”董佳老师微笑地谈道“就个人情感来说,我是语言专业出身的,可能比较关注这两个新专业的发展。而且另一方面来说,汉语言文学是学院比较传统的专业,发展也比较稳定,而后两个语言学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学院现在的目标就是怎么把它们办得更加出色。结合学校大的环境,我觉得还是应该和外语的特色结合起来。之前我在上课时也给学生提到过,让大家一定要重视外语。以后有了新的学生,一定也会早早给他们树立这种观念,一定要把外院的外语特色与本专业结合起来。很多学校都有类似于我们的这种专业,但是怎样才能突出我们的特色,我觉得我们的外语院校就是一个很具特色的牌子,学校的高教资源比较丰富,语言学专业也正需要与其他语言专业交流与沟通,可能在初期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但这是任何学科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学术环境对中文学院的学术交流和品牌推广是有一定优势的。”
最后,董佳老师说道:“作为学生,在生活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自信,一定不要允许自己懒惰,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其次是你要为之努力,要做好一件事,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的。如果你想表面看起来毫不费劲,实际上你已费了很大的劲,大学四年,就不应该舒舒服服地过。大学几年不吃点儿苦头,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吃苦呢?”的确如此,看远才能揽物于胸,否则只看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做到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但要在自己喜欢的方面因势利导,来不断提升自我。
采访结束了,但是董佳老师的工作还并没有结束,她依旧立于案前,一丝不苟。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董佳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为人处事的美好德行。作为教育者,她用情怀与思想去感染、陶冶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装点学子的人生旅途,如同一缕清风,拂于白日,授学修心,两两相成。